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詩經》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元典,又是上古時代詩歌藝術的一座高峰。想了解中國文學,就不能不讀《詩經》。

  一部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蘊含著大量的詩詞美學及中國文化,但如何能透徹的了解每一首詩歌所隱藏的歡樂與哀愁?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祥征


  1938年生,福建省東山縣人,1957年9月在山東大學中文系學習,1962年進山東大學先秦文學研究班,1964年因病退學分到泰安師專(現改為泰山學院),1992年被聘為教授,1998年退休,現為中國詩經學會理事,著有《詩經末議》(合著)、《詩經審美價值的探尋》、《詩經評議》、等,論文40多篇。

目錄

1、《詩經•關雎》審美談
2、《陳風•月初》對意境的開拓(收入人民文學出版社《詩經鑒賞集》)
3、《陳風•澤陂的主題》
4、《秦風•蒹葭》審美談
5、說《小雅•采薇》以上從具體作品入手,對《詩經》藝術進行深入淺出的闡釋
6、《詩經》心理審美化及其影響(該文收入2010—2011年《走向和諧社會》第五 卷)
7、《詩經》的藝術泛型(該文收入2013年《紀實中國叢書》)
8、《詩經》的虛實美學
9、《詩經》的愛情美學
10、《詩經》的辯證藝術
11、《詩經》的修辭藝術及其影響
12、《詩經》的意境淺說
13、《詩經》的審美價值
14、《詩經》的愛國精神
15、《詩經》戰爭詩的審美價值
16、錢鐘書先生的心理學闡釋
17、姚際恒對《詩經》詩學的開拓
18、王夫之《詩經》詩學研究
19、對《詩經探微》非民歌說的批評
20、村山吉廣教授的《詩經》欣賞為中心的系列研究
21、《詩經》研究中心的庸俗社會學傾向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180991
  • 規格:平裝 / 350頁 / 17 x 23 x 1.7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

內容連載

《詩經》的藝術範型
        
林興宅先生在談到《詩經》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時說: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至今可見的文學創作的原始形態,它孕育並繁衍中國歷代文學傳統。其重要性恰似古希臘的戲劇和史詩之于歐洲文學的傳統。因此要瞭解中國文學,就不能不讀《詩經》,而從文學欣賞的角度看,通過《詩經》的藝術世界,人們可以發現宇宙人生的奧秘和人類心靈的奇幻。人類的基本情感活動幾乎都在《詩經》中得到某種形式的表現。它為歷代詩人提供了表現各種情感的範型。抒清詩在《詩經》時代就達到使人驚奇的地步,這是令人深思的。
     
這段精彩的論述,既講清了《詩經》的價值,又指出其重要影響表現在「為歷代詩人提供了表現各種情感的範型」這一方面。可謂獨具慧眼,遺憾的是林先生並沒有對《詩經》的藝術範型作深入的探討,我們認為「人類的基本情感活動幾乎都在《詩經》中得到某種形式的表現,」恰恰表現在《詩經》所提供的藝術範型上。歷史向前-步的進展,要求伴隨著向後的探本溯源。在《詩經》學告別20世紀,而走上21世紀的今天,對《詩經》的藝術範型進行探討是必要的。
     
所謂「藝術範型」,它是藝術手法的基元。是一種超越時空,具有情境的心理結構形式。自它誕生之日起,就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例如,淚是人情的流露,雨是天上水汽的降臨,而詩人把它們構成一個範型,以抒發連綿不絕的悲傷之情。《北夢瑣言》記載徐月英詩「枕前淚與階前雨,隔個窗前滴到明」,並成為「雨與淚共滴」的藝術范型的祖構。後代劉媛《長門怨》:「伴我枕頭雙淚濕,梧桐秋雨滴」。一個「伴」字把雨寫活了,使該範型更有情趣。白仁甫《梧桐雨》第四折寫唐明皇思念楊貴妃:「斟酌來這一宵雨和人緊廝煞,伴銅壺。點點敲;雨更多,淚不少。雨濕寒梢,淚染龍袍,不肯相饒,共隔著一樹梧桐直滴到曉」。把這個範型鋪寫得更加具體生動。

它說明藝術範型能喚回人對生活的更深切的感受,是體驗人的情感的創造性的形式。那麼,《詩經》的藝術範型有哪些?並給後代以影響呢?
 

 

 

 

新京報訊(記者 耿子葉)在手機程序上輕輕一點,就能看到每一塊田地中的小麥苗情,這是南京農業大學近日推出的「江蘇稻麥生產智慧服務」小程序,該程序包含了今年2月、3月份全省所有縣市的小麥苗情數據及管理措施建議,疫情期間,農技人員足不出戶,拿出手機輕輕一點,就能獲知全省苗情。 手機程序上輕輕一點,就能看到每一塊田地中的小麥苗情,這是南京農業大學近日推出的「江蘇稻麥生產智慧服務」小程序。視頻由受訪者提供 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製作 這款智能小程序是基於團隊最新繪製的2月、3月份江蘇全省小麥苗情遙感監測圖,數據來自於架設在田間的「天眼地網」。所謂「天眼地網」,就是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田間物聯網傳感器等遍布於天上和田間的監測設備,實時監測、傳輸、獲取數據,對苗情生長狀況、空氣溫濕度、土壤墑情等11個技術指標進行採集上傳、匯總分析,最終實時匯集成一張圖,用「一張圖」為田間生產送上第一手的信息參考。 南京農業大學智慧農業研究院副院長田永超教授一行,分別來到了不同長勢的小麥生產區域,將現場測試的數據與發布的苗情圖進行比對。「現場情況和我們衛星遙感監測的結果是吻合的。也就是說,手握『一張圖』就可以因地制宜地定方案、開處方」。田永超結合現場苗情,給出生產建議,「淮北西部多丘陵、降水少,要補水、補肥,泰州一些地區長勢偏旺,可以緩施少施肥料」。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xm7o7a7.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83300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石岡髮色去色處理推薦染髮髮廊和平髮色去色處理台中東區自然蓬鬆髮型修改推薦髮廊專業染髮燙髮髮廊梧棲及肩直髮推薦髮廊
大里質感髮型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綠園道附近韓系明星髮型風格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日韓髮色台中染髮推薦外埔韓系厚瀏海推薦染髮髮廊 神岡挑染顏色襯膚色推薦染髮髮廊 台中Dcard燙髮推薦綠園道附近英倫風格的質感男仕理髮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勤美誠品附近型男剪裁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台中北區美髮推薦綠園道附近美式沙龍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台中中區漸層漂染 台中專業剪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今日新聞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